作者: 孫濤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5-15 08:55
每天上下學時段,在鄆城縣程屯鎮呂廟小學門口,執勤民警總會準時出現。他們熟練地拉上“安全欄”,引導車輛有序通行,護送孩子們安全出入校。這道風雨無阻的“藏藍安全線”,如今已成為守護校園安全、化解矛盾糾紛、服務群眾的多功能崗亭。
呂廟小學緊鄰車流量密集的242省道,上下學高峰期,接送車輛與過往貨車、轎車交織,常常造成擁堵且具有一定安全隱患。自2023年起,程屯派出所將護學崗納入常態化工作,在呂廟小學、程屯初級中學等校門前實行“定時、定點、定人”執勤制度。每天中午11點和下午6點,4名民輔警提前半小時到崗,開展長達1小時交通疏導工作。
為破解交通擁堵難題,派出所創新推出“分區管控”模式:在校門50米處設置車輛分流緩沖區,10米內劃定步行安全區,并安裝可移動安全欄。同時聯合學校實施分級錯峰放學,將各年級放學時間間隔15分鐘,有效分散人流車流。
“護學崗不僅是安全哨,更是移動課堂。”程屯派出所所長李守嶺介紹,針對轄區學校緊鄰省道、河道眾多的特點,民警在家長等候時間發放交通安全、防溺水宣傳資料,并在校園開設“課間5分鐘安全講堂”,通過案例演示、情景模擬等方式,向學生普及安全知識和自護技能。
如今的護學崗已成為群眾身邊的“調解室”和“服務站”。執勤民警不僅處理車輛停放糾紛、化解學生矛盾,還幫助群眾找回遺失物品,解決各類突發問題。“每天看到民警在,心里就特別踏實。”家長于海英感慨道:“哪怕下雨天,他們也都堅守崗位,真正做到了天天守護。”
從單一的護學任務,到集安全守護、普法宣傳、便民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平臺,護學崗正以實際行動詮釋“楓橋經驗”的時代內涵,成為群眾看得見、摸得著的“平安守護站”。
通訊員 蘇亞 楊以賀 記者 孫濤